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曾经15次开闸蓄洪,以保淮河安澜。然而,从2007年到现在,王家坝闸已经连续11年没有开闸蓄洪&md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者:cjk3d
热度248票 浏览13805次 时间:2018年10月05日 12:35

oB:T+M4xs#a^0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曾经15次开闸蓄洪,以保淮河安澜。然而,从2007年到现在,王家坝闸已经连续11年没有开闸蓄洪——水利新闻@n/{6N&`B;B

7f RM h!Y5[h/]0【40年改革获得感】蓄洪区里飞出欢乐的歌水利新闻jo!mf#v Du

水利新闻-{q!t~+NB Z

中安在线 2018-09-07 05:25:06 来源:安徽日报

O y F`e'u#Y0 水利新闻^e-iB&p9D@7u

  位于阜南县南部的王家坝镇,南临淮河,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 9月5日上午,记者从阜南县城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这里。

x g4Fxf5Yk s0 水利新闻/i^"_'aY8qT|B

  王家坝镇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镇内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闻名全国。王家坝闸是淮河的“晴雨表”,建闸以来已15次开闸蓄洪。每次开闸,王家坝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地群众为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引洪水进家园,让良田成汪洋,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ssf!h&Ou5v0 水利新闻$Ni,Z_]VC

  远眺气势恢弘、装备先进的王家坝闸,记者的眼前仿佛呈现出昔日开闸蓄洪时巨浪翻滚、惊心动魄的场景。 “新扩建的王家坝闸2004年12月竣工,新闸设计为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装有闭路电视,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省防指可以通过防汛会商系统直接观察淮河水位的变化情况,防汛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王家坝闸管所的同志告诉记者。水利新闻&Xgx"_"f x W

水利新闻L u+F,im2Sk

  从2007年到现在,王家坝闸已经连续11年没有开闸蓄洪,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继续驱车前行。

'UQ(q7WOn D0 水利新闻'^i9c7p)n C"F B&A!D

  立秋过后,濛洼行蓄洪区纵横阡陌中仍然绿意盎然,点缀其间的羊群悠然自得;放眼望去,高起的庄台上幢幢小楼依势而建,庄台边的水面波光粼粼,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徐徐展现在记者面前。

AB j'@(gsM3[;h)D0

n+b{'@)DV5k0O(`'s%u0  庄台是沿淮行蓄洪区人民抗洪斗争的历史见证。过去,由于受投资控制,庄台面积小,道路、饮水、供电、厕所等公共设施不足,庄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为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阜南县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要求,整体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使行蓄洪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Oq:w7IP1I+v?A0 水利新闻S/b;l [ ~:f9w(E

  走进刘郢村庄台,记者看到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黛瓦白墙的农家小楼整齐排列。庄台中央,修建了文化广场、停车场、环保公厕;庄台四周,绿树成行,鲜花盛开。今年84岁的刘克义老人经历过15次开闸蓄洪,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是“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而如今,楼房、电视机、冰箱、空调一应俱全。 “以前大家总是担惊受怕,下三天雨,就想着马上搬迁转移。这些年庄台不仅加高加固,而且庄台上的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不光不怕淹,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 ”健谈的刘克义说起多年经历和见证的变化滔滔不绝。

8vj+n"W!KJH0

^V KB-O[dMo0  “庄台变美丽,是濛洼群众渴望已久的梦想,王家坝镇有大大小小的庄台58座,现在都已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五化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很高。 ”王家坝镇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水利新闻#U0t7M2?s.VEd

k"m7fYPUDnVa0  水曾经让一代一代的王家坝人备受煎熬,但水也让王家坝人历练出不畏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多年来,王家坝人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依托沿淮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上、水中、水下“三水”产业,推广种植杞柳、莲藕、茭白、水芹、菱角、芡实等水生作物,推行稻虾养殖、稻鸭共养、鱼莲共生等生态综合利用模式,变“水患”为“水利”,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水利新闻};k4zYIn4p

(k0p{9jT~+T1r_+X|0  “种稻养虾顶呱呱,稻香虾肥人人夸;一田两用耕作好,种养结合效益高;生产稻米无公害,天然龙虾很走俏。 ”这段夸赞“稻虾共作”的顺口溜在王家坝镇可谓家喻户晓。 2016年,和谐村村民郎泽选开始探索稻虾养殖,他在流转的200亩田里挖出了宽约两米的环流缓冲沟,供小龙虾生长。

|t1SaK$S/Q0

+Q)_8z+XJD+NKH0  “稻田养虾,虾不离稻,稻不离虾,小龙虾也成为生态稻米质量的一线监管员。 ”郎泽选介绍说,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稻田不用化肥、农药,而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养料,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再加上稻田养虾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水稻也能增收。 “我的水稻是无公害的,很受欢迎,一斤能卖3块钱。 ”郎泽选告诉记者,加上小龙虾的收入,200亩地一年的收入能达100多万元。水利新闻f3n.w o,B!ea`C

(K#RaS A#}\0  近年来,随着治淮工程的不断深入,王家坝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在与水患的斗争中,王家坝农民发现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毛豆生长,且病虫害较少,基本不用喷洒农药。每年三四月份播种,七八月份上市,恰好可以填补天气炎热时市场上耐贮运蔬菜缺少的空白,小小的毛豆也注册了“王家坝”的商标。水利新闻2Gd1G2e6L| z1\$RD

.j A)zvyPXrC0  除了发展蔬菜产业,王家坝中草药种植也独具特色。以紫云英、猫爪草、白芍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 “每到紫云英花开季,置身其中,宛如步入花的海洋,美不胜收。”王家坝镇负责同志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明年春天紫云英花开的时候,欢迎再来王家坝,多拍些美图在报纸上登出来,让外面的人看看王家坝群众如今像花儿一样的美好生活。 ”水利新闻6U"] QSV

3M/Ds|U2j]0作者:安耀武 蔡少平水利新闻3Tv2Mlt5{7ll

顶:20 踩:15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8 (121次打分)
【已经有94人表态】
24票
感动
11票
路过
10票
高兴
11票
难过
9票
搞笑
9票
愤怒
6票
无聊
14票
同情
下一篇:合肥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出台上一篇:安徽获全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级

广告投放区


水资讯网接受会员自助投稿


2015年河海大学举办EFDC_Explorer7.2培训

广告投放区

广告投放区